健康教育

课程资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课程资源 −> 正文

心理微课:健康人格之“四自”人格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9-11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心视野微课堂。

这次课,我们将介绍一种健康人格模式——我国著名的心理学者黄希庭教授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的“四自人格”。什么是“四自”呢?分别是: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四自”人格不仅是颇具我国文化传统的人格特征,也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

(1)自立指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中独立出来,是自己行动、自己做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责任的过程。高自立的大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更多的自主与自控行为,能较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计划,对挫折与困难能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控,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反之,低自立的同学过度依赖父母和身边的人,遇到挫折便怨天尤人,不愿意自我负责。

(2)自信指相信自己。高自信的大学生肯定自己的价值,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的心态,敢于尝试新领域,能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反之,低自信的同学常常自我怀疑,徘徊犹豫,无法承担挑战。

(3)自尊指个人评价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的情感体验。高自尊者乐观、主动、热情、乐于助人、有成就感、少焦虑、感到充实和力量。而低自尊的同学则常常感觉自己不重要,遇到问题自我贬低。

(4)自强指个体对未来充满希望,面对困难的挑战或挫折而不被负性情绪所压倒,相信自己能够设定目标,并想方设法推动自己达成目标。高自强者对未来抱有希望,把精力集中在如何产生积极的与目标相关的结果、达成目标的条件,以及如何达成理想目标的途径上。低自强的同学则缺乏顽强的意志,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遇到困难更容易放弃。

其实,这四个方面有重叠之处,也会相互影响。大学的学习是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在人格层面完善自己,积极进取。好了,今天的心视野微课堂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