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课程资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课程资源 −> 正文

心理微课:社交焦虑的同学看过来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9-11

大家好,这里是心视野微课堂。接下来为大家带来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肖宇主编)第五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 第三节内容的补充:

现在啊,不少同学自称“社恐”,对人际交往心怀忐忑。其实,与不熟悉的人交往、在众人注视下发言,或多或少会诱发焦虑——也就是被评价焦虑。人是社会性动物,担心不被喜欢是正常心理。但如果这份担心有点过度,甚至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幸福感,就需要调整一下心态。

首先,社交焦虑的同学可能会夸大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比如,可能担心周围人会评价自己的外貌,穿着,以及一言一行。也可能担心自己说错话,出丑。其实,心理学中著名的聚光灯效应指出,我们总是不经意的把自己的问题夸大,当我们出丑时总以为人家会注意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别人或是没有注意到,或就算注意到也会很快忘记。

其次,社交恐惧的人,内心会有很多评判的声音。比如:我又脸红了,看起来好傻。再比如:话题又被我聊死了,太尴尬了,没有人会喜欢我这样的人。正是因为内心充斥着各种评判自己的声音,所以社交对他们而言,不是享受,而是负担。他们在社交中,也只是体验到紧张,恐惧,所以才想逃离社交。对于这一点,就需要质疑并调整自己内心的声音。打个比方,“没有人喜欢我这样的人。”对于这个想法,不要完全认同,而是明白这只是一个想法,并不等于事实。通过不断质疑和挑战自己内心的想法,然后用一些更加合理的想法来替代,比如“所有的人都可能说出不合时宜的话,但是别人并不会因此而讨厌他们。”再比如“社交并没有真实的危险,或许别人反而觉得我这样比较可靠。”记住,用一些更加让人放松的想法来替代以往的想法,这是迈出社交的第一步。

最后,社交焦虑的同学,可能会因为焦虑而回避社交。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越焦虑,越回避,越回避,越焦虑。任何技能都是用进废退,社交技能也如此。回避社交会让人在社交技能上退化,也更不容易捕捉到社交场合的种种信息和线索,因此会显得生硬。这一点的对症方法,即不断暴露于社交场合中。一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利斯,曾经也非常恐惧社交。他是怎么自我疗愈的呢?就是强行让自己每天和公园长椅上的异性聊天(就算尬聊也坚持)。坚持了几个月后,他的社交焦虑自然好了。其实,人的大脑有适应的功能,越逃避,就越害怕。但只要迎难而上,只重复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想象中的困难只是纸老虎,紧张感和恐惧感也会逐渐降低,越来越适应自如。好了,同学们,以上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今天的微课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