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心视野微课堂。接下来为大家带来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肖宇主编)第四章 大学生生涯规划 第三节内容的补充:
决策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大到找什么工作,考研还是就业,去哪个城市定居;小到今天中午吃什么,下午是去自习还是去寝室睡觉。决策是决定的意思,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根据客观的可能性,在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 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 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
小时候,我们不会面临做决策这个事情。反正,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很冷,从日常吃什么,到按部就班的上小学、初中、高中,参加高考,一路走来似乎毋庸置疑。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填报高考志愿似乎是人生中第一次面临的重大决策问题。可以说,对于大部分的同学来说,我们这些年来没有好好磨练过做决策的能力,认清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接纳自己,放低自我期待,不要求自己每个决策都很满意,谨记不断练习才会越来越好。
有些同学会提到做决策困难。哪怕是在网上买件衣服,也是思前想后,甚至下单又退款,反复折腾,烦躁不安。为什么呢?或许是做决策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必须找到那个最完美正确的选择。这些同学无意识中会认为,不管选择什么,总会有一个最好的、最正确的、最完美的选择等着自己。如果没有选出那个最好的,就非常后悔、自责。其实,做决策不是做试卷,没有什么绝对标准的答案。而且,就算有一个相对来说更好的决策,但也意味着更多的时间成本。你也需要考虑这个选择是否值得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
最后,做决策还依赖于对自己的了解和对自己感受的信任。从小,我们在学习确认和信任自己的感受。当你被欺负了,你感到很愤怒,这个感受会让你反抗,或者远离对方,这个过程理所当然,不容置疑。但如果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常常被否认,我们就会对自己的感受产生怀疑,比如“是不是因为我自己有问题,是不是我不够好?”这些自我怀疑、不确定,就会成为做决策的绊脚石。信任自己的感受非常重要。因为感受如同导航,指引我们朝向哪个方向。否则,我们可能不清楚自己喜欢与否,只能根据外界的反馈来做决定。但是外在的反馈有可能是混乱的,甚至是对自己不利的。
成长,不是做出那个完美的决策,而是能够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可选项,不再心怀畏惧和退缩,不再像小孩子一样又想吃棒棒糖又不想花钱。当做出一些“有点蠢”的决策时,你坦然面对,不断总结经验。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过程,而是像爬楼梯。虽然充满挑战,甚至有些痛苦,但其回报也必然丰厚,因为你磨练了意志,也更加深刻的认清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