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心视野小课堂。接下来为大家带来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肖宇主编)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成长 第二节内容的补充:
有不少同学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比如自己明明想加入一个团体,但脑海里却冒出一个声音:我没有什么特长,别人不会欢迎我。上课的时候老师提问,明明知道答案想要举手,却担心万一说错了别人笑话。
这,就是自我否定。
如果习惯性自我否定,就会对我们的成长和进步造成阻碍,也会容易导致自卑和自我封闭。习惯于自我否认的同学,常常会在行动前冒出打击自己、否认自己的想法,也常常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对()自己进行贬低和打压。
这种自我打击的想法是怎么来的呢?往往,是从小耳濡目染内化而来。如果小时候你身边的人经常批评你,同时又忽略你的努力,忽略你取得的微小进步,久而久之,你就“学到”了这样的方式,并且习惯于这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哪怕你现在身边已经没有批评你的人了,但当你做什么事情时,你脑子里也会回响着那些声音。
怎么办。
第一,反思性的思考。其实,我们的大脑里常常会冒出各类想法,有些想法是比较符合客观真实的,有些想法可能会不太合理。我们需要学会反思,接受客观的,不合理想法就随它去。一个小技巧:就像观察视频上的弹幕一样观察你脑海里的声音。
第二,练习自我支持的对话。比如当你想要加入一个社团的时候,试着对自己说,只要尝试就必有所获。
总结一下,习惯于自我否定的同学,往往会体验到自卑和压抑,这时,需要识别脑中的声音。然后,通过反思性思考和自我支持对话来不断练习调整。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