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成都依然天气晴朗,但随着秋风的吹拂,阳光也开始变得温柔了许多。
当生活轨迹发生变化的时候,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期盼着新的生活方式,有人眷恋着旧的安全氛围。但时间可不由人,分离和变革总会不期而遇。
陌生的环境、生活的不便,尚属于可以交由别人来操作的层面;而内心的惶惑不安,则是需要我们自己沉淀下来去应对的成长议题。你可以试着开启正念模式,也可以试着从我们之前的推文中寻找答案。
1.迎你归来| 返校复学心理微课系列1:勇于适应 积极尝试
2.迎你归来| 返校复学心理微课系列2:跨越距离 连接人际
3.迎你归来| 返校复学心理微课系列3:关注心理 发现资源
4.迎你归来| 返校复学心理微课系列4:管理情绪 拥抱生活
5.迎你归来| 返校复学心理微课系列5:接纳焦虑 备战考试
6.迎你归来| 返校复学心理微课系列6:链接正念 提升专注
来自外界的声音固然有效,但最重要的,是自己内在的坚定与从容。可以试试回想看:经过了那么多的艰难险阻,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在前行升级的过程里,我们已经攒下了不少新的经验值。那些伴随我们一路闯关打怪的武器,现在是否还在我们手里……
当觉得惶惑的时候,可以试着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唤醒内心那个一直陪伴和守护我们的Superhero。
随着开学的到来,怀揣期待与担忧的Swufer们,都得从祖国的大江南北汇聚到熟悉的校园。这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新的议题……
Q1.疫情常态化可以理解,但学校疫情防控管理非常严格,带来诸多不便,很郁闷,怎么办?
一是主动调节自己的认知。生命安全更是高于一切。学校疫情防控措施严格,是为了确保同学们的健康,这也是为同学们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体现。当你可以认可和接纳学校的防控措施时,就不会有过多的消极情绪产生。
二是将学校的防控措施纳入自己的生活规划,提前做好安排。比如,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段来完成学校的防控要求,然后在其它时间专注于其它的事情。再如,去食堂打饭可能排队耗时较长,那么可以选择错峰吃饭。
三是学会宣泄不良情绪,不要过分的压抑和封闭自己。你可以向亲人、舍友、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也可以通过专注学习、适度游戏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Q2.这次的疫情对于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重大创伤事件,我们可以如何积极看待呢?
在面对突发重大事件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一眼就看到最为艰难痛苦的部分,然后倾向于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但生命是非常有韧性的,会超出我们预期地成长。有研究表明: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后第二天,全国人民的意义指数成为全年最高点。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对比了2019年和2020年的数据,发现自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的情绪确实变得更消极,但也有了更多的成就感、投入感和意义感。这些结果说明,在大灾大难面前,虽然人们的情绪会受影响,但更多地是去思考意义。
我们可以在符合疫情管控要求的前提下,开展团队建设或者班会活动,讨论在应对疫情危机的过程中,我们调动了哪些内在的心理资源,让自己变得更勇敢、坚强,更加善于合作?通过团体讨论,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个人内在都是有能量的,从而增强疫情后的心理免疫力和自我调节力,发挥内心积极的力量。
Q3.大多数时候我其实都可以自行调节,但是我不确定在什么时候,专业的心理帮助会对我更好?
如果你或周遭的人有下列的感受或状况,并持续超过2周以上,请尽快就医或寻找专业心理帮助。
(1)恐惧,无法感觉安全;
(2)脑海中或梦中持续出现与疫情相关的画面,并且感到非常痛苦;
(3)回避跟疫情相关的话题、场所、活动,对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4)感觉空虚、变得迟钝及麻木、变得退缩或孤立;
(5)经常出现难以入睡,警觉过高以及过分的惊吓反应;
(6)持续、过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并影响到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