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课程资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课程资源 −> 正文

心理微课:蔡格尼克效应——为什么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9-11


大家好,这里是心视野微课堂。陈奕迅的一首歌里唱: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哎,大家想想,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心理现象,叫蔡格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也称作:未完成情结,是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这个现象是由蔡格尼克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20世纪2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让被试做22件简单的工作,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从55倒数到17,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等等。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一般为几分钟。在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允许做完,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工作出现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

做完实验后,在出乎被试意料的情况下,立刻让他回忆做了22件什么工作。结果是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忆43%。在上述条件下,未完成的工作比已完成的工作保持得较好,这种现象就叫蔡格尼克效应。

这个实验说明,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个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正是因为这种心理效应,所以没有完工的那些事,被半路打断的恋爱,都更加让人辗转反侧,念念不忘。而其实那个人、那件事未必像你认为的那么完美,难忘也并非等价于感情的深浅,而是未完成情结的存在。

如何破解契可尼效应对你的不良影响呢?

1.完成这件事。

对于通过努力可完成的事情,如果你还有心结,那就去努力实现吧!与其受隐痛折磨,还不如去勇敢尝试,不管结局如何,努力过了,就算失败,也更能够放下。

2.直面遗憾。

在现实中,是不存在时光机的。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重写历史。对于结果的不如愿,我们直接去接纳,直接承认、面对和接受遗憾和不完美,而不是懊恼、后悔。

3,调整认知。

了解这个效应的过程,就是调整认知的过程。对这些难以释怀的人和事进行重写加工,说不定就慢慢放下了。

总之,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从来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珍惜现在能够把握的幸福。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