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疫期心归来| 跳动的世界里找你的频率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0-09-03

与尚未入学的小萌新不同,高年级的Swufer们面对开学,少了一丝紧张与忐忑,多了一分熟悉与从容。但更多的,是对于回归校园、重启学习生活的期待与憧憬。

这份期待与憧憬,便是跳动世界里,能指引着我们稳步前行的微光

与以往时候相比,2020年显得尤其动荡。新冠肺炎和洪涝灾害,让很多人从此留在了庚子年的春夏,也让很多人一夕之间成长为了顶天立地的大人。来不及过于感伤,我们便随着历史的车轮一路前进,于懵懂中,完成了生命教育和哀伤教育,然后,继续成长。

花店不开了,花继续开。

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我们回到校园后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会与以往有些许不同,或许会不太方便、或许并不符合你的预期,但我们要学着去适应外界的变化,发展出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们汇总了大家在返校后可能会产生的一些心理困惑,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Q1.疫情期间和家人朝夕相处,感到温暖。现在要离开家,觉得自己一个人在学校会很孤独,怎么办?

家人天然和我们有着深刻的情感联系,离开家后,产生不舍和孤独的情绪是很正常的,但暂时的分离并不会切断我们与家人的连结。再亲密的家人,也无法替代对方生活,我们都得学着对对方的生活放手。你可以和父母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保持联系,相互分享彼此的日常,保持问候、经常语音或视频等。

克服在学校的孤独感,可以借助朋友的力量,还可以通过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专注地投身学习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要知道,距离并不是衡量感情的标尺。相互的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接纳,都会降低你的孤独感。

Q2.在和朋友们保持物理距离的同时,感觉和他们心理距离也远了,有点难过,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过远的距离,确实会导致个体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无力感,但要知道,物理距离可并不等于心理距离。对于有些人来说,适当增加人际距离,反而更有利于获得自主感和安全感。

真诚的倾听和共情是维系情谊的不二法门。除了在在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照顾,相互支持、帮助之外,我们还可以关注朋友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的动态,加强互动。

Q3.我身边有来自严重疫区的同学,感觉有些别扭,不知道该怎么相处?

疫情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面对从重疫区来的同学,虽然理性上知道应该给予关心和支持,但出于惧怕,内心仍有些矛盾,是可以理解的。

在这个时候,首先是要保持科学理性。要知道,该消灭的是病毒,该防备的是疫情,不要污名化疫区的同学。他们虽然是从疫区回来,但已经过严格的健康状况筛查,完全不影响正常交往。

其次,是要运用同理心,设身处地去体会疫区同学所经历的危机或创伤,既不过度关注,也不过分追问,避免给他们带来“二次创伤”。

最重要的是,要给予真诚的关心、理解和包容,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反应。如果他们出现身心不适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果他们出现严重的身心反应要及时报告辅导员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Q4.假期都是猫头鹰作息,开学后要重新适应学校的作息安排痛苦怎么办?

当我们养成一个生物节律习惯后,突然的改变,确实会让我们身心都觉得痛苦。但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这种痛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

一是要了解自己的睡眠状态和需求:我一般睡多长时间?我一般几点上床休息?当前的作息节奏和理想的作息之间差距是怎样的?

二是接纳作息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虽然坚定的意志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早起,但身体的疲惫就会不断提醒你需要休息。因此,在调整作息时,可以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比如以前习惯了凌晨1点睡觉,现在希望调整到12点睡觉,可以先调整到12点40睡觉,等到身体基本适应12点40时,再往前调20分钟,以此类推。

三是允许自己刚开始调整的时候会睡不着,告诉自己这是很自然的情况,无需过分担心,只需要让自己放松,听点音乐静待睡意即可。

四是可以使用一些小策略激励自己,如在按时起床后给自己一个强化,对着镜子边刷牙边说:“今天看起来气色很不错哟!”或者也可以与宿舍同学达成一致意见,互相监督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