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自我调适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自我调适指南 −> 正文

心理自助 | 微光守卫者——自杀征兆出现时,我们可以怎么办?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1-11-12

undefined

Something about life

入冬后越来越冷的天气,除了增加不少“早起困难户”之外,似乎也平添了不少悲春伤秋的难过情绪。 再叠加上各科期中考试的buff,焦虑、抑郁、压力很容易便蜂拥其上。 冬天,在各类社交媒体上,会出现一个常见的高频说法——“冬季是自杀的高发期”,大家想到自己好像更容易难过了,便推己及人,很容易便认可了这样重复出现的言论,尽管这是一条研究者通过各种数据事实早已推翻的流言。

undefined

负面流言所带来的诸多影响中,最糟糕的莫过于传递焦虑情绪。 在放大镜和聚光灯下,冬季让每个人的孤单和难过看起来都岌岌可危,但,并非是有这样的情绪就会选择自杀。 与其传递尚不明确的自杀诱因,不如将目光着眼于如何让抑郁、焦虑的人度过极端的情绪状态,拥有安稳的生活环境,找回对自己、对生活的安全感和掌控感。

每个人都可能会遇见生命的至暗时刻,但每个人也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微光守卫者,在光羸弱时,替Ta增添一些温暖。 今天,心视野便与你谈一谈,当身边人出现自杀征兆时,我们可以怎么做。

01

常见的自杀征兆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自杀征兆,当身边人出现这些征兆时,需要引起你的高度关注,陪伴TA,并寻求专业帮助。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出现一个征兆并不能完全代表这个人有自杀倾向; 也并非每一个有自杀念头的人都会出现这些征兆

征兆一:谈论自杀

征兆二:将以往珍视的重要物品送人

征兆三:突然撰写遗书

征兆四:购买伤害性工具

征兆五:睡眠紊乱

征兆六:总是精神状态不佳

征兆七:药物滥用或酗酒

征兆八:逐渐从社交和人际中淡出

征兆九:不再从事以前热爱的活动

征兆十:自残行为

征兆十一:更多出现危险举动

征兆十一:情绪失常、难以稳定

征兆十二:回避、冒进等肢体语言

征兆十三:过去曾经试图自杀自伤

……

02

常见的回应误区

1

误区一: 否定、批判、回避其想法

浮现出自杀念头的人,往往存在很多负面的认知和情绪,也会说一些消极的话语。 大多数人会担心谈论自杀会增添风险,于是常常用否认、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千方百计避免提及自杀,如: “活着怎么能没有意思呢,这么想就不对。 ”“你主要就是想的太多/生活太闲了。 ”但,不说出来,不代表没有这种批判并不会让Ta转变想法,只会感受到不被接纳、不被理解,反而陷入更加糟糕的心境。

面对已经万分无助的Ta,我们可以给Ta一个宣泄的出口。 在对话中,去了解Ta的想法,并表达包容与接纳。 可以去重复Ta的感受、认可Ta因此产生的情绪,但不要对Ta的负面观点表示赞同。 如: “这些事情让你觉得活着很没意思,你感到很痛苦”,但不要说“活着确实没什么意思”。 当允许谈及时,我们才更有可能从中获取到更多帮助Ta的信息。

2

误区二: 试图通过强调旁人的付出,令其回心转意

有些人想要提醒Ta身边还有很多人在关心和爱护着Ta,便很容易脱口而出“爸妈养你这么大多不容易啊,老师朋友们最近为你的事情那么操劳……”可是,这些话语里也暗含着对有自杀倾向者的不理解,可能表达着某种不理解与指责,即认为产生自杀念头是一件很不负责任,或者很自私的事。

也许对一些人来说,这种提醒能有所帮助。 但在强调旁人付出时,一定要极其谨慎。 因为,这样的话语很可能加重Ta的自罪自责感,更容易激化自杀意念。 一些有自杀倾向的人,正是存在着过分的内疚,认为自己活着只会拖累别人,在痛苦和自责中,产生自杀意念。在提醒Ta身边其它人际支持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可以说,“不只是我,你的父母、老师、朋友们,都很愿意给予你帮助和支持。 ”

03

误区三: 阻止就医服药

一些自杀的想法是受到“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影响,但一些人担心去了医院之后便会被贴上某种标签。 于是,用“你就是最近心情不好。 坚强一点,乐观一点就好了。 ”“你如果去了以后别人怎么看你。 ”等言论来阻止Ta就医的想法和行为。 不仅大大降低了Ta接受正确治疗的可能,还会让Ta感到羞耻和自责,甚至加重病情。 作为Ta的家人和朋友,我们要正视心理疾病以及它可能带来的自杀风险,不要讳疾忌医。 心理疾病与其它生理疾病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它也只是“生病了”,并不意味着“不正常”, 也绝非是太脆

即使是在就医后,出于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心与排斥,Ta或者Ta身边的亲友,可能会劝阻Ta在略有成效后便自行停药。 这不仅会增加病情复发的风险,甚至增加再次治疗时的难度。 对药物副作用产生不适应,感觉已经有所好转,想减轻药量……这些都可以和医生进行沟通和调整。 请一定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调药。

04

误区四: 答应对其自杀念头进行保密

Ta可能会对你提出要求: “我想自杀的这些想法,你不要告诉任何人。 ”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答应替Ta保密。 因为你并非专业的人士,除了陪伴支持之外,很难真正地对Ta面临的处境(疾病、生活困境等)产生有效帮助。 而且,如果只是你一个人在承担时,你也很可能产生巨大的无力、自责等消极感受。

当然,这也不是让你把Ta想自杀的事情去昭告天下。 你要做的是: 在最大限度保护Ta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去告知最能有效帮助到Ta的人。 你可以这样告诉Ta:"你是我非常重要的人,我很珍惜你的生命,我希望能真正有效帮助到你,所以我不能答应替你保密。 但我保证,我绝不会以此当做谈资,更不会伤害你。 ”然后,你可以去帮助Ta联系相关人员或机构,促使Ta真正得到需要的帮助。

03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此前心视野也曾出过关于危机干预的相关技巧(疫期心启航| 敬畏生命,也愿意伸出关爱的双手),但所有的方法技巧或是经验都可以汇总为一句话: 让Ta愿意倾诉自己的感受,认可Ta表露出的情绪,认真对待Ta自杀的想法。

undefined

当你识别到自杀的征兆、或是Ta正在实施相应的行为,除了及时制止Ta当下的行为之外,你可以做的是: 1.立刻联系Ta的家长,告知当前危急情况。 要求家长尽快送往专科医院,接受相应的专业治疗; 2.立刻联系Ta的辅导员老师,在辅导员老师的安排下,密切保持关注,做好关心陪护; 3.立刻报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预约电话: 87092351; 地址: 学生活动中心220)。

4.根据危急情况,也可联系保卫处(87092110)或校医院(87092120)。 我们都会在尽量保密的前提下为同学提供支持和帮助。

每一个个体都想要被看见,希望被尊重,渴望被理解。 作为他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我们可以试着去发挥我们的作用,成为微光守卫者,呵护并点亮身边人散落的生命微光,汇聚成一片灿烂的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