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心潮流| 在妇女节,我想与我妈谈谈李焕英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1-03-08

“家庭最为理想的相处方式,

是我们中的每一个人,

都能在亲密中保持尊重,

在独立中也感受到支持。

它给我们温暖,

也允许我们拥有不被定义的自由,

让我们可以,

勇敢为自己赴汤蹈火”

“我不想做贾晓玲,也希望你别做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大概是这个春节里,热议最大的电影了。大部分父母和子女都抱着亲情教育的想法买票前往,但观影第二天,全国大多数家庭的真实对话则如下↓↓↓

妈妈:“看电影哭的稀里哗啦,回家也没见你多刷一个碗”。

子女:“贾晓玲可比我熊多了,我健康又快乐,咋没见你珍惜呢。”

……

当然,撇开这些调侃,电影本身也还是可圈可点的。在各种催泪大剧层出不穷的时代,亲情视角在文娱界并不罕见,真正打动人的,是贾玲赋予其中的真情。而真实的力量,远胜过任何的奇淫巧技。但对贾玲及其电影的喜爱与褒奖,并不能冲抵我在观影时感受到的一丝别扭。

调皮捣蛋的熊孩子贾晓玲,做很多事情,都只有一个出发点“让李焕英高兴”。为此,她买了假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她执意要组成排球赛,努力撮合李焕英和厂长儿子……件件桩桩,都能够感受到她对母亲的深情,她真心实意相信这样能让母亲高兴,但唯独没有问过母亲李焕英,这些事是否真的是她想要的;也没有看见自己,是否真的会因此而高兴。

要知道,子女和父母的思维常常是有差异的。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摩对方,是很容易有偏颇的。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的父母辈,大多成长于物资较为贫乏的年代,因此在给青少年买衣物时,一般会购买大1-2码,因为“还在长身体”。可到我们时,则会更多考虑到青少年的自尊心和美观,购买刚好合身的衣物。并非不节约,但我们的观念和侧重点却会有着明显的偏差。

就如同电影的最后,即使贾晓玲做了那么多努力,李焕英仍然选择与锅炉房工人结婚。因为,这更让她感到快乐。贾晓玲不惜牺牲自己,也希望成功撮合李焕英和厂长儿子,李焕英并不领情是因为,即使是亲人,让对方快乐的方式,也不应该是“我以为这么做你会高兴,所以我这么做”。

我不想做贾晓玲,也希望我的妈妈别做李焕英。因为我希望我行事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背负着“要让我的妈妈高兴”的枷锁。因为我相信,我的妈妈会为我的存在本身而感到快乐。因为我希望,我的母亲,永远都能拥有自己找寻快乐的能力。

“我这辈子过得特别幸福,你怎么就不信呢?”

在电影中,一个密集的哭点是:李焕英拒绝了厂长儿子,仍然选择与锅炉房工人结婚,将再次重历此前的人生。贾晓玲在震惊下扯坏了母亲的结婚证,夺门而逃。而(同为魂穿的)李焕英无奈地说,“我这辈子过得特别幸福,你怎么就不信呢?”

父母总以为,只要孩子听自己的话,就能少走些弯路;孩子总以为,只要自己成功,就能让父母快乐。这里暴露了一个很多家庭中常见的冲突根源:我没有意识到你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也并不相信你可以做好你的决定。

其实,在很多时候,冲突的本质,可能都是想要控制或改变对方。在还小的时候,我们尚未形成独立的意识,父母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随着思想的成熟,能力的提升,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注定与父母开始产生分离。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也许会彼此影响,但决不可受彼此控制。

我们并不能控制和左右他人的想法。当我们认为“父母居然说是因为我才不离婚的”,或者“我爸妈生活习惯太不健康了”,而试图去改变和控制时,其实我们都陷入到了自己的“全能幻想”中。大家可以想想,当初你小的时候,你的父母为了让你接受“多吃蔬菜不挑食”这个想法,都用了无数次的说教、威吓、恩威并重,还不见得有效,你又怎么能够用简单的“你的思想过时了”来试图快速改变父母呢?

当然,还有一些意见不合导致的冲突,根源是执着于“我对你错”的争辩,但这样的争辩并无意义。因为差异本身不代表问题和错误,我们只是在此间看到了各自的不同而已。你不需要去证明你是对的,父母是错的。父母只是站在他们的立场来看待这个事情,发表他们的意见。你可以在尊重父母意见的同时,也保留自己的意见。

“我是爱你的,我也是自由的”

在假期中,有些同学可能会受困于父母过于控制的教养方式。睡个懒觉,看个电视,甚至出门约个饭都会被父母叨叨叨,有一种“在家只要呼吸都是错”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我们也可以尝试积极自救的。

简单来说,就是尊重界限。也许有人会说,父母根本不会尊重我们的个人界限。这没有关系,因为父母并没有学习到这个部分,但我们现在已经成长了。心理学上讲到“反向社会化”,就是指年轻人反过来对年纪大的人形成影响。我们由于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而不断地成长,同时看到了父母的局限性。那么,我们要尊重这个事实——父母并不是完美的父母,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有局限性的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学会以一种温和但有力量的方式与他们相处。

温和是指,我们可以倾听他们,但是并不进行评判,更不指责。也许他们说的内容我们不认同,但我们可报以基本尊重。有力量,就是当父母过度干涉和控制我们时,我们可以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意愿,但以一种相对平和的方式。

和父母相处,是一个不断去反思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有时候,我们要么过于顺从,感觉憋屈;要么激烈反抗,“战争”不断。希望大家带着同理心,看到父母和自己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然后温和而有力量地尊重彼此的界限。

在尊重中走向亲密,在独立中感受彼此的支持。希望你和我一样相信,我这辈子会过得特别幸福。

西财心视野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